Vacation

1.

上个星期去意大利参加MobiSys 2015会议。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感觉一切都很神奇的样子。佛罗伦萨是个美丽的地方,会场就是一个很雄伟的古代建筑,在毫无雾霾以及朵朵白云的映衬下就像3D渲染出来的一样。从会场徒步走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市中心,称之为小镇一点不为过。途径窄窄的道路两旁有着三四层的黄色墙面绿框窗户的屋子,隔两三个街区便可以看到塑立着雕塑的广场,同时人流越来越多,店面越来越多。就像看一场电影一样,在一个一个像广场一样的小高潮之后,便来到了据说是当时最大、最高的大教堂,以及随后到来的充满着雕塑的广场。高潮过后,来到了一座二战中唯一未被炸毁的古老的石桥,上面满是卖各种金银珠宝的商店,过了桥后,平静了许多,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开头。

比萨是个更小的城市,与佛罗伦萨比较接近。那里的民风更加淳朴,冰激凌更为好吃,饭店以及卖冰激凌的小店老板都不会说英语。比萨斜塔比想象中更加倾斜,向上走的过程中明显可以感觉到重心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从塔顶俯瞰比萨,感觉与国内三线小城市较为接近,除了房顶都是红色的,以及空气非常好,尽管刚下过雨。

相比来说,米兰就没有那么好看。米兰大教堂比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宏伟,但其他地方没有那么一致的格调,路也宽敞了许多,商店也高大上了许多。在街上逛的时候真是懊恼为什么没有女朋友,以及为什么没有钱。意大利披萨非常好吃,而意大利面也与国内的有所不同。腻腻的奶油味在那样一种氛围下便不是那么难吃了。

会议的内容还是很有意思的,尽管大多数presentation我都没好好听,但还是在去米兰的火车上从头到尾看完了best paper,真是非常好的paper,作者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一个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得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感觉system还是MobiSys的主流,application的paper可以中,但是得best paper就不要想了。另外在与WWW的joint session中,看到了WWW会议的poster以及demo,感觉无趣很多。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等,不得不承认大数据非常有潜力,可以水出很多paper来,但是我还是很感谢自己当初选择了mobile这个方向。

尽管demo做的非常理想,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拿到任何一项award。下面是给Chunyi的邮件里写的:

The conference is over, and we didn't get any awards. This is not disappointing, but the disappointing thing is that HiLight won the best demo award. I have seen their demo and I promise that their work is no better than ours: the content is static and is as short as 12 letters ("mobisys 2015"), the errors are as frequent as 20%, and the sender and receiver need to be still. Moreover, there are two visitors told us when they see our demo, that although our demo and theirs are similar, ours is much more better than theirs. When the chairs come to see our demo, it never failed and our description is also perfect, I think. That's the reason that when we heard that HiLight won the best demo award we are very disappointed.

We must admit that their demo has some advantages that we need to learn. First, they designed a full-screen transparent  layer so that it can support any displayed content including games and any apps. This is cool compared with our limited videos. Secondly, their receiver didn't tell us if its received message is correct, so that even it receives a mess of random codes, we may still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ded before we are told the actual sent message is "mobisys 2015". It also keeps receiving messages (don't need to push a button) so that even if the received messages are erroneous, the newly received messages will soon replace the wrong one and thus the errors look not so obvious. Lastly, the speech from the author, Tianxing, is very energetic while ours are comparatively flat.

经历是难忘的,有遗憾也是正常的。其他遗憾比如说没有去罗马、没有去威尼斯、没有给未来的女朋友买包包买化妆品等等。只好下次努力了。

会议上认识了许多小伙伴们,大部分PhD们的生活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苦逼。一个UCB的小伙伴跟我说,可以申个UCB试试看。对于这种dream university,我向来不会对其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选择了北航这一hard模式,还是要做多手准备的。但是我还是决定在接下来的四个月时间里准备GRE,今年年底申请一下试试看。只申两所:Stanford和UCB。

有时候深感一些事情真是命中注定。比如我的美国小伙伴,托福分数比我还要低,没有paper,码力一般,却申请到了OSU的PhD,遇上了给RA又有paper的老板,从此过上了让人羡慕的生活。比如在世博阿联酋馆播放的视频里的一句哭笑不得的话:

Our water will run out before our oil.

又比如我自己,深知接下来有许多重要的选择,但谁又敢说不会殊途同归呢。

2.

从意大利回来到现在过了一个星期,出去前两天在准备网络实验以外,其他时间都荒废掉了,还没有从旅游的心情及节奏中恢复回来。没有了美国小伙伴的骚扰,没有了美国教授的邮件,顿时孤独了很多。带回来了很多巧克力,却不知道送给谁。做了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意大利面,只有我和一个室友一起吃。想去踢球,去大班群里发了一下,没人回;室友不去,操场没人。想码代码,又不想码代码。于是就看paper、看书。C++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语言,之前看modern C++ design,看得我热血沸腾的,感觉前几年白编程了。现在看large-scale C++, 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了,但是还是顿感自己还要学很多知识。还是想买个surface啊,积累了一堆pdf格式的书但通过哪种方式看都令人厌烦。surface 3性能太差而pro又太贵,一个多月以后要去香港了,不知道到时候surface pro 4能不能发布呢。从今天晚上开始背单词,恩,昨天晚上也是这样想的。

最近与班里的一个女生走得比较近,虽然深知自己并没有喜欢上她,但是在无聊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联系她。半年前,在计算机网络课上,远远地看到了另外一个女孩,让我心动。从许多人口中得知其单身,但仍然缺少与其联系的理由与机会。半个月前在听一次讲座的路上终于碰上了她和另一个熟人,与熟人寒暄几句,却仍不敢与她搭讪。

天气太热就容易没胃口,所以才会无聊地在这里写博客。恩,我真是一个无聊的人。

Semester Revisited

最近其实有很多东西想要写到博客里,但是又总是很忙以至于拖延了下去。
最近似乎达到了一个奇妙的状态,生活总是被安排的满满的。尽管还有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刷微博刷知乎刷人人上面,不过看着满满当当的一天一天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生活也丰富多彩了起来,同时有三个老板真是件奇妙的事情,这会让你时时刻刻都会有事情做。
当然,只工作不休息不是我风格,虽然空闲的时候,大多数时都是一个人。
无论如何,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要轻松许多。
开始向往一个人弹钢琴,一个人弹尤克里里,一个人看书,一个人背单词,
也不再惧怕一个人健身,一个人买衣服,一个人逛商场,一个人看电影,
就像一个人编程一样自然。
听到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也不再心颤了呢。等我不忙的时候,是该再找个女朋友了。如果有不忙的时候的话。

是啊,什么时候会不忙呢,
世界那么精彩,生活那么多可能,为什么不让自己多尝试一下呢。

我想要把动态二维码的速度提高的50kB/s,并且不再有那么多扎眼的彩色框框;
我想体会创业会遇到的各种境况,并且努力的学习忽悠的能力;
我还想鼓弄我的Arduino,鼓弄我的VPS,想着如何搞出一个大新闻;

我想把自己的身材练得棒棒的,尽管大家还是先看脸;
我想学会尤克里里,再学会弹吉他;
我想多看书,直到能够和文艺青年谈笑风生,直到能够轻松的写出不那么程序化的博客;
我想有朝一日能够弹熟Jeux d'eau,弹给心爱的姑娘;
我还想...

这么多事情,不去做真可惜。
是啊,我们就应该这样,趁着还年轻,努力地将自己小小的愿望一一实现。
我想我的大学才刚刚开始。

记这两年半的动态二维码

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我的生活一直围绕着“动态二维码”这个东西。它从无到有,从科技作品到科研作品,代码量从1000行的C#到3000行的Java再到4000+行的Scala,传速速率从2kB/s到5kB/s到15kB/s,导师从没有到牛建伟到马帅到Jacky Shen到Chunyi Peng,等等。最终,终于没有辜负我的努力,paper被MobiCom 14'收录,成为了北航第一个在这个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人。

阅读更多

Follow Your Heart

想想三年前的自己,更能感受到Follow your heart的珍贵。

为什么浮躁呢?看别人飞黄腾达,自己坐不住了呗。大四真是个神奇的年份,能够让人们忘记自己到底是谁。什么都想要,注定什么都要不了。

想做的事情太多:想学好英语然后去美利坚;想搞自己的手机应用还得跨平台的;想做自己的网站还要bug少UI优美;想发自己的Paper还要有用还有意思;想上班拿高工资还得有好环境,还想健身旅游泡妞让自己成为社交达人。。。

欲望膨胀的时候就是毁灭的时候。别人很牛逼,但我只是单独的个体。你无法让有60w年薪的人沉下心写paper,也无法让paper发的手抖的人做一个美轮美奂的手机应用。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能把目标定在“全面”。到了舍弃一些东西的时候了。

三年前的自己,一心想去Microsoft,生活当然简单得多。

反思自己这三年,越来越膨胀。首先大概只有码力还不错,然后成绩变得越来越好,就想着要越来越好赶英超美;项目被认为有科研价值,就想着走向科研的道路一去不复返;互联网思维越来越火,架着自己会那么一点做网页的皮毛,就想着做一个至少能改变自己的网站;机器学习如此流行,就想着赶紧学然后发paper;同学们都出国了就想着赶紧学英语等等。

无法专注造成了现在的我,都是我邹游自取。为什么不能把“别人”当做“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看待呢?我就是我,有优点也有缺点,想把自己打造成完人是不可能的。

这么看来,选择读三年的硕士是非常正确的。我要做出选择。

我打算只用一年时间做出选择,到明年4月份,我会开始对我唯一的目标进行冲击。

这一年时间里,follow your heart.

----

补充:总而言之我以前一直相信“只要有能力,学历学校人脉都不算什么”这句话。

呵呵,多么可笑的想法。

不想码代码

大概从大三上学期经历了三个大作业加上实验室的洗礼之后,我就变得十分不喜欢码代码了。

那个寒假我看了很多书,用读书来掩盖已经厌恶码代码的事实;到了大三下学期,除了各种需要码代码的作业,其他真的几乎啥都没有码,与一年前截然不同。

记得大二的下学期,除了课上要写的代码以外,我还写了一个安卓小游戏,五个WP应用,然后写了传说中的动态二维码。暑假一边干着百度的活,一边在又热又不能保证每天洗澡的21号楼码动态二维码的第二个版本——当时的我觉得这辈子码的最优美的代码。

现在完全没有当时的热情了,只有在码scala语言的代码时还能找到一点点兴趣。虽然我打着机械键盘,坐在了有着空调和机柜冷热互补的实验室里,用着在两个显示屏上显示着的Linux Mint,开机之后用Win+E打开Eclipse,Win+C打开Chrome,Win+D打开Douban FM,Win+F打开文件管理器,

然后肆无忌惮的用Chrome刷人人,刷TheOldReader,刷Zhihu,刷贴吧,刷人人,……直到吃饭,睡觉。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就是不想码代码。可是实验室有活一直在催,实习也即将有活,大MSRA系统组看起来也是个码农组,不码代码是万万不可的。

“把兴趣当作工作,是兴趣最好的坟墓。”

求解救。

十大计划

从即日起我决定完成以下十大计划:

1. 跑步计划:平均每两天跑一次,800-1000米,达到跑完1000米后不喘的效果;

2. 吃水果计划:每天吃一个水果;

3. 早起计划:每天早上8点前起床,由于课程坑爹,这个计划是必须要实现的;

4. 论文计划:2013年发表一篇论文;

5. 背英语计划:以平均每天20个新单词的数量背英语单词;

6. 买手机计划:在上半年买一部高端手机;

7. 函数是语言计划:用函数式语言写一个真正的项目;

8. GIT计划:将自己以前搞的大部分小软件搞到GIT上开源;

9. 喝汤计划:每天晚饭在食堂吃的话配一碗汤;

10. 写博客计划:每月至少一篇技术文章。

寒假

寒假终于快结束了。

这个寒假过得很没有效率。上学期码的代码太多了,导致很想彻底的放松放松。假期的前几天确实是这样,后来收不回来了。虽然知道还有很多代码没有码完,虽然知道很多书都没有看完,但是还是打不起精神来。

这个寒假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

1. 背英语单词,背了200多个。。

2. 看完了《黑客与画家》

3. 看了《计算机程序的构造与解释》,还没看完。。

4. 看了《并发的艺术》,还没看完。。

5. 搞完了win8版的BubbleBreaker,无惊喜。。

总而言之就是一坨shit..

回学校的这几天也没干啥正经事,实验室那边,写了几个降噪的程序,然后发现还有太多需要考虑进去的东西,又迷茫了。。

我就是太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做一件事情最多不超过一年。动态二维码到昨天为止正好已经一年了,真的快做不下去了。

我想换换脑子,用用lisp神马的。但是事实不允许啊,做的东西,Android只能用Java,Win8只能用C#/C++,Arduino只能用C,写个小程序吧,需要各种输入输出,lisp又不方便。。

我想换换脑子,看看机器学习啊、模式识别啊之类的高级点的东西,奈何没有高人指点,入不了门。。

我想换换脑子,看看书,旅旅游,把压力忘得一干二净。可是,这个寒假告诉我,压力不可能忘得一干二净。换脑子的时候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压力不能忘掉,不能忘掉。。

这几天拼命掉头发,看来是真老了。未来还很迷茫,即将步入决定未来的最后一个学期。

不废话了,接着码代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