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近发生的种种种种想到的

最近发生了不少事,首先说点和学术相关的。

昨天去听了MSRA举办的“二十一世纪的计算”讲座,整个给我的感觉就是,听不懂啊。。真的是英语能力太弱了。

但是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前几个图灵奖获奖者我不了解也听不懂,就没啥大的感触,但是有一点感触就是,有一位演讲者明明是中国人,底下坐着的也大多都是中国人,为啥就不能说中国话呢?当然我要是英语很NB我也就不会这么说了,所以这带着我的一点主关因素。总而言之,我必须要努力学好英语了,这对我这个六级够呛能过的人来说真是迫在眉睫。

最后一个演讲者是MSRA的院长洪小文,他说的是中文,所以我都差不多理解了。要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所讲的各种技术和各种应用,而是MS的这种把技术转化成应用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中国培养的学生们最NB的地方在他们的应试能力。做题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大方法。但是,应试能力在实际中没啥用,做题就更没啥用了,因为大学生是用来创造的而不是背书的。我们缺少的是创新能力,这包括理论的创新能力,还有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的创新能力。

阅读更多

ACM-ICPC Regional之后

上周末去北邮第一次参加了ACM-ICPC的亚洲区预选赛,这半年的努力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大学以来本来不太打算想搞ACM的,因为真心觉得算法什么的可以学,但是费劲心思去对算法锱铢必较就没什么必要了。可是北航的学习环境虽然不错,但大多还是些死读书的孩子,或者是死玩游戏的孩子,真正对专业感兴趣的没有几个。大学浮躁之风也很严重,过于重视项目开发虽然可能会赢得声誉和奖项,但是对自己的能力提高也不是非常有用。同时DS在一直刷题一直让我搞ACM,再加上当时上交夺得全球ACMICPC总冠军,让我动了心。虽然有更多可能会更有回报的事情可以去做,但是基础还是必须要打牢的。所以,这个暑假,我,DS,XWC组队,参加了ACM集训。期间我表现很差劲,可以说拖了队伍的后腿,经常是队伍里过题最少的一个。但是还好队友们没有责怪我,反而安慰我,让我找回信心。

一个暑假转眼就过去了。到了十月份,各种积分赛已经比完了,我们也以校内第四的成绩取得了一个参加Regional的机会。我们被选到了北邮。去比赛前的那个星期,我们一起翘课去刷题,从拍随机的题目到拍水题找自信,我们终于等到了10月22号比赛的日子。

阅读更多

双向嵌套块状链表——一个很像B+树的东西

唉,还以为我发明了这个东西,没想到写出来才发现原来这个就是B+树的链表版。。

不过这东西还是很不错的,可以高效实现无序链表的插入、删除、获取操作。

SIZE值理论上为3时时间最短,不过最好还是10,以获得更好的空间效率。实际测了下,貌似在总数据规模在1000000时,SIZE=60最快,可以在1s内完成1000000个数的添加,比stl set还要快一倍左右。时间效率基本达到了lgn。

但是删除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一是因为free比new花费时间要长;二是因为CheckUnion写的有点臃肿。回来我改改,然后再写篇详细的介绍性文章吧。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