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个大作业的deadline们接踵而至让我喘不过气来,上周末好不容易休息了三天,回家参加了我哥的婚礼,一点代码都没写。于是这周又要开始码代码的日子了。
经过了暑假的实习,这个学期在两个实验室的“科研”经历,还有这堆大作业,尤其是软件工程的洗礼,我最初的想法——上个研究生,然后去一家大企业赚够钱,然后回家养老——正在一点点的动摇。
因为我感觉,工业界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上午刚在人人上看了篇日志(不好意思我依然对人人上瘾),讲了一个gpa2.5的人当上了某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的事。文章里有一句话:“ I was more interested in doing things RIGHT than doing them NOW, which is bad news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我感觉这句话也正是我想说的。以前,我感觉所谓搞科研就是不停的申请项目,然后申请到手后就不必管它的质量,只管报销捞钱晋升即可,更看重的是"doing them now";我也感觉所谓工业界的计算机领域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地方,更看重的是"doing them right"。现在想来,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
在(某些)企业里,更看重的大概是"doing them now":上面给你下达一项任务。对于这项任务,你可能有很多很新很好的想法,你希望按照你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做,但是boss会告诉你,事实证明他的方法才是正确的。deadline就在眼前,你也只好服从命令,做个机器。
而在(某些)研究机构里,说不好它们到底看重哪个,但是与企业显著不同的是,不会有那么多的“经验”压力。对于一件事,你无需按照经验去做,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即可,最后如果比经验的效果还要好,不会有人批评你。与企业更加不同的是,人少,沟通不会太复杂,因为某个研究方向可能参与的人只有四五个人,代码量也少很多,更多的是脑子里的东西和忽悠出来的东西。
当然,两者都有的特点也有很多,比如说累,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
于是,我越来越倾向于走科研路线了。但是,走自己喜欢的科研路线,简直比找到自己喜欢的公司,拿到自己满意的薪水,还要难——似乎只有等到你混出来了,当了个小头头,自己才有权利将自己的那些小想法一一实现(当然不必亲自实现)。更可能的是,跟着老板屁股后面,抢项目,写论文,浮躁的进行着所谓“科研”。
所以,在不久的将来,脑子一热去读个phd神马的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当然,去一个理想的企业也不错。虽然压力可能大一些,但是薪水多啊,钱才是第一生产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