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ICPC Regional之后

上周末去北邮第一次参加了ACM-ICPC的亚洲区预选赛,这半年的努力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大学以来本来不太打算想搞ACM的,因为真心觉得算法什么的可以学,但是费劲心思去对算法锱铢必较就没什么必要了。可是北航的学习环境虽然不错,但大多还是些死读书的孩子,或者是死玩游戏的孩子,真正对专业感兴趣的没有几个。大学浮躁之风也很严重,过于重视项目开发虽然可能会赢得声誉和奖项,但是对自己的能力提高也不是非常有用。同时DS在一直刷题一直让我搞ACM,再加上当时上交夺得全球ACMICPC总冠军,让我动了心。虽然有更多可能会更有回报的事情可以去做,但是基础还是必须要打牢的。所以,这个暑假,我,DS,XWC组队,参加了ACM集训。期间我表现很差劲,可以说拖了队伍的后腿,经常是队伍里过题最少的一个。但是还好队友们没有责怪我,反而安慰我,让我找回信心。

一个暑假转眼就过去了。到了十月份,各种积分赛已经比完了,我们也以校内第四的成绩取得了一个参加Regional的机会。我们被选到了北邮。去比赛前的那个星期,我们一起翘课去刷题,从拍随机的题目到拍水题找自信,我们终于等到了10月22号比赛的日子。

比赛的经历我不想多说,只想说比赛前夜我一直失眠直到3点才睡,导致比赛的时候精神不是很好,以至于那道数学题没有算出来。不过两道水题还是想出来了,而且过掉了。最终,中规中矩,我们获得了铜牌。可以说,过的这两道题目我在高中时也能拍对,这可以说是题目出得缺少层次,也可以说是我们还是太弱。

我们确实很弱。我是在天津水过的一等奖,DS是在北京还没有水过的二等奖,XWC是在广东没有水过的二等奖。我在最后一年考NOIP的时候,只会排序、Dijstra、floyd和一些动态规划,其他基本上都不会。保送之后,我又学了SPFA等等,但是还远没有其他人知道的多。我想他们应该也是吧。上大学以来,我们逐步确定了自己的定位,我搞数据结构,XWC搞图论,DS搞数论。即便这样,我们也很弱,在校内的选拔中也是远远不敌前三名。

不过我们关系很好,很融洽。幸好有两位队友在,我们才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有这样两位队友真的很幸福,有动力,不寂寞。这也是我这半年以来的最大收获。比赛神马的都是浮云,过程才是最难忘的。

不过比赛结束了,我也要好好想一想接下来的目标了。搞ACM容易进入一个死胡同,那就是只会刷题,不会工程。而我显然不是那种具有进总决赛的能力的人,我如果再进入这个死胡同那就得不偿失了。诚然,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是很有必要的,我在接下来的半年里要努力学习图论。但是,如果学习的目的只是刷题,那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别的事情上。

另外,暑假的集训虽然可以确定进Reginal的名额,但是这个暑假却真的很不充实。平均四天一次的比赛,还有之后的讲题,虽然内容不是很多,但却十分耗时,很浪费时间。而且,也真心学不到什么知识,知识也基本上是自学时才会理解透彻。另外,暑假这么个美好而完整的时间被集训搞的支离破碎,虽然有很多富裕时间,但是也几乎什么也干不了。以我的能力,大二到大三的暑假完全可以去实习的,去实习可以有更高的效率,有更多的感受,能力上有更多的提高,更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当然,代价就是明年参加不了Reginal了,所以我也一直在犹豫。

但是最放不下的还是队友。他们对我这么好,我真的舍不得他们。

lament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