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捷U盘入手

之前的宇瞻16GB U盘由于不停的提示“该设备有写保护”而不能写入数据,偶尔运气好了可以格式化,格式化后也还是这个问题。想想看这个U盘也快三岁了,也快到寿命了。于是就在网上又买了个16GB的U盘。出于便宜的考虑,我买了京东上的忆捷F30U盘,特价只卖99元。想当年那个宇瞻的U盘同样16GB却花了我190大洋。不过当时U盘16GB的普遍价格在250元左右,当时买算是很值了。现在16GB的主流价格在100元左右,99元的特价似乎不是很给力。但是它是USB3.0的,速度貌似有一定的优势,我又对速度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于是就买了这款。其实淘宝上有不少便宜的SLC芯片的U盘,速度堪比SSD,但是因为稳定性,所以还是选择了正规厂商生产的。

既然是USB3.0了那在我的USB2.0上应该可以到达接口的速度上限了吧。于是我刚刚测试了下,果然差不太多。。

手机坏了,照不了图了,如有兴趣请谷歌搜索“忆捷F30”。

2011

今天是2011年12月27日,距离2012年还有仅仅5天,距离毛概考试仅有4天,距离物理实验考试仅有3天,距离电路实验考试仅有1天。

这一年过的浑浑噩噩的,总体也没啥可以总结的。学习有减无增,愈加懒得思考,身体每况愈下,缺乏自信。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希望明年能过的更好,不仅从身体上,还有精神上。要有动力,要有活力。

寒假要把设计模式学好,要把编译原理弄懂,要把android项目写好。

当然前提是要把分数刷高,虽然我已经预料到了这学期的成绩肯定会低于预期。

错失了校级学习优秀奖学金,少了700元钱,不算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高高兴兴的,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就好,不要再像今年这么功利。

阅读更多

由最近发生的种种种种想到的

最近发生了不少事,首先说点和学术相关的。

昨天去听了MSRA举办的“二十一世纪的计算”讲座,整个给我的感觉就是,听不懂啊。。真的是英语能力太弱了。

但是给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前几个图灵奖获奖者我不了解也听不懂,就没啥大的感触,但是有一点感触就是,有一位演讲者明明是中国人,底下坐着的也大多都是中国人,为啥就不能说中国话呢?当然我要是英语很NB我也就不会这么说了,所以这带着我的一点主关因素。总而言之,我必须要努力学好英语了,这对我这个六级够呛能过的人来说真是迫在眉睫。

最后一个演讲者是MSRA的院长洪小文,他说的是中文,所以我都差不多理解了。要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所讲的各种技术和各种应用,而是MS的这种把技术转化成应用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中国培养的学生们最NB的地方在他们的应试能力。做题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大方法。但是,应试能力在实际中没啥用,做题就更没啥用了,因为大学生是用来创造的而不是背书的。我们缺少的是创新能力,这包括理论的创新能力,还有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的创新能力。

阅读更多

ACM-ICPC Regional之后

上周末去北邮第一次参加了ACM-ICPC的亚洲区预选赛,这半年的努力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大学以来本来不太打算想搞ACM的,因为真心觉得算法什么的可以学,但是费劲心思去对算法锱铢必较就没什么必要了。可是北航的学习环境虽然不错,但大多还是些死读书的孩子,或者是死玩游戏的孩子,真正对专业感兴趣的没有几个。大学浮躁之风也很严重,过于重视项目开发虽然可能会赢得声誉和奖项,但是对自己的能力提高也不是非常有用。同时DS在一直刷题一直让我搞ACM,再加上当时上交夺得全球ACMICPC总冠军,让我动了心。虽然有更多可能会更有回报的事情可以去做,但是基础还是必须要打牢的。所以,这个暑假,我,DS,XWC组队,参加了ACM集训。期间我表现很差劲,可以说拖了队伍的后腿,经常是队伍里过题最少的一个。但是还好队友们没有责怪我,反而安慰我,让我找回信心。

一个暑假转眼就过去了。到了十月份,各种积分赛已经比完了,我们也以校内第四的成绩取得了一个参加Regional的机会。我们被选到了北邮。去比赛前的那个星期,我们一起翘课去刷题,从拍随机的题目到拍水题找自信,我们终于等到了10月22号比赛的日子。

阅读更多

双向嵌套块状链表——一个很像B+树的东西

唉,还以为我发明了这个东西,没想到写出来才发现原来这个就是B+树的链表版。。

不过这东西还是很不错的,可以高效实现无序链表的插入、删除、获取操作。

SIZE值理论上为3时时间最短,不过最好还是10,以获得更好的空间效率。实际测了下,貌似在总数据规模在1000000时,SIZE=60最快,可以在1s内完成1000000个数的添加,比stl set还要快一倍左右。时间效率基本达到了lgn。

但是删除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一是因为free比new花费时间要长;二是因为CheckUnion写的有点臃肿。回来我改改,然后再写篇详细的介绍性文章吧。

阅读更多

visual studio vs gdb

开始编程以来已经快十年了,ide也用过了office 97里的vba(好吧这个应该不算ide..不过确实是我的启蒙语言。。),vb6,visual studio2003/2005/2008/2010,devcpp,codelite,codeblock,eclipse,aptana等等。我还没有能力像大牛一样使用vim+gdb调试cpp程序,但是使用vs也已经五六年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windows下,还有许多人不用vs而用gcc+gdb去调试cpp程序。

尤其是这几天一直在ubuntu下编程,我越来越不明白,为什么gdb会如此受到某些大牛们的欢迎。除去了它的跨平台以外,我觉得visual studio内置的调试器绝对比gdb好用。

如果用命令行去调试,可能gdb会表现的比vs要优异。但既然可以随见即所得,为什么还要抱着老方法不放呢。

可能gdb在功能上和vs相差不大,只是调用它的软件对它支持不够好。这不能说是gdb的缺点,但可以说是linux的缺点。

从vs上就能看出MS的优势。虽然linux下的软件包们都可以随意组合,但它们的默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而MS虽然自由度不大,但可以保持高度的整合性,使bug尽量少的出现。

它们可能各有千秋,但作为菜鸟的我,还是更喜欢visual studio.

当繁华散去,请享受孤单

这个夏天,我只有七天的暑假,其他日子我几乎都在帝都,或迷失于繁华,或迷失于寂寞。

频繁的体验着繁华与孤单交替,这不是一个好滋味。在集训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我们去西单大悦城,去中关村,去昌平阳光商厦,享受尽了繁华,晚上闪耀的霓虹灯在窗帘上映得一闪一闪的,我似乎回到了住在城市里的日子。可是,当我一个人回到没有人的寝室,在整个楼道只有不到十个人的空旷的宿舍,白色的灯光刺眼的照着,外面雷声大作,我突然感觉是那么的无助。那一晚感觉到的只有恐惧,恐惧要持续一个月的孤单的夜。恐惧黑暗,所以我把阳台的灯打开,试着睡觉。直到第二天的阳光透过来,新的一天到来了,我于是又迫不及待的逃离这个蛮荒之地,又去寻找繁华去了。

这是这个暑假刚刚开始的时候的事了。到现在已经快一个月了,我也已经适应了孤单的日子,本部大运村也有空余的寝室了,我可能也要搬过去了。但是这些孤单的日子却告诉我,当繁华散去,请享受孤单。

很久以前我也曾对自己说,要享受孤独。不过孤单和孤独毕竟不一样,那时的孤独也根本不叫孤独。有老师的关注,有同学在周围,回家也有父母的悉心照料,那简直是最幸福不过的事了。后来保送之后,又一阵我打算自己一个人住到北辰区去,那里除了钢琴,什么都没有。不过自己住了一个晚上,就逃回来了。看来孤单不是那么容易享受的。

当适应了孤单,我才发现孤单是这么好的一件事情——它可以让你随心所欲的做你想做的事情,而不受别人拘束。我可以计划着今天要做的每一件事,然后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一一的去做。我可以坐在椅子上放着轻音乐,看一上午书;也可以在晚上关着灯,独自一人看电脑里下载的电影。这是很惬意的孤单,孤单原来可以如此享受。

但是,当慵懒的午后我突然感到一阵恶心,胃口里翻江倒海,没有胃口吃饭,我才明白,孤单毕竟不是繁华,没有人会陪伴你、帮助你,一切只能靠自己。我忍着恶心下楼倒热水,来回在寝室里踱步。终于到了晚上,我不再恶心了,却也没有胃口吃饭。11点,我躺上了床,饥饿让我睡不着觉,却也没有人没有事情能够让我分心。暑假第一天来沙河时的恐惧又一次出现了。只有第二天的阳光能打败它。

于是,第二天,我又逃离了孤单。

我不明白,是我没有把享受孤单做的完美,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到享受孤单。孤单和孤独是两个词,可能孤独比孤单更可怜,但孤单却比孤独更可怕。在世界末日那天就算所有人都死去了而我活着,那么我还不如死去,因为这孤单意味着恐惧,充满恐惧的孤单的活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把自己闭塞起来,就真的能够享受了吗?到底什么才能驱除自己内心的恐惧呢?

恐怕只有窗外的繁华吧。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