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termined

好吧,我不得不承认,小小的牙齿正畸,就完全动摇了我读博的想法。

之前终于对这个看脸的世界绝望了,于是鼓足勇气去了北大口腔医院正畸科。然而,医生告诉我需要三年的时间,还无法中断。

思考了一个星期,决定还是去做。并且,今年年底不去申请美帝博士了。

我问我自己,选择出国读博的理由是什么?我想了想,总结了几个理由。第一,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二,可以去个好学校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姿势水平;第三,周围会有一群非常聪明的人;第四,有肉身翻墙的机会。

然而我又问我自己,为什么(假如)博士毕业后不想继续搞学术?我又想了想,回答如下。第一,我喜欢码代码,不喜欢写论文,语文作文什么的最讨厌了;第二,对国内的教授们印象差,不想成为自己讨厌的人,尽管国外的还没怎么接触过;第三,不比程序员清闲,同等努力的情况下钱更少。

然后我结合起来问我自己,出国读博后去工业界工作如何呢?于是我得到了一个很矛盾的结果:读博会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多不是工业界需要的东西,比如说我那个破动态二维码,于是要么读博很痛苦,要么找工作很痛苦;读博期间还是要写一堆paper以及proposal,依然是很痛苦的过程;尽管据说UCB CS博士毕业生去工业界年薪20w美金起,这确实很诱惑,然而读博期间的薪水着实不高。

然而不读博呢?以我的条件再加上接下来一年的努力,去个MS/FLAG还是很有希望的。于是呢?第一,尽管不能做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然而还是可以选择比较想做的事情去做,因为这些大公司有大量的部门可以挑选;第二,去这些地方依然可以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姿势水平,尽管差美帝四大的博士一点;第三,周围也有一群非常聪明的人,而且是在我欣赏的领域——码代码水平之类的,而不是我不欣赏的领域——写作文什么的;第四,这些跨国公司不仅有肉身翻墙的机会,还有去别的国家公费旅游的机会,尽管绿卡什么的概率相比于博士要小一些。

再加上这件近期发生在实验室的事情:

和我一起合作的学姐要毕业了。老板让她把她的工作写成paper投9月末的NSDI,然而她总是一拖再拖。一次我和她聊天,才知道,她其实不喜欢她现在的研究方向。她说她很想搞数据挖掘这块的内容,尽管我蛮鄙视声称喜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人,不过她在课余时间写过爬虫写过mapreduce程序,应该还是真的很喜欢的。老板让她搞我这块网络方向的东西,她一开始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她想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然而她还是too young,我跟老板三年多了,没见过他码过一行代码,她还期望着跟着他能提高代码水平。后来呢,快毕业了,她想去实习,面试了几家公司的数据挖掘相关的岗位,然而公司看了她的简历,都表示没有和数据挖掘相关的项目经历呀。同时老板还在催她干活,她因此也推掉了几个面试机会。终于到了大概一个月以前,老板让她把现有的工作写成paper投NSDI,但是我和她都看得出来,这工作是不可能被NSDI接收的。然而老板不听,一脸胸有成竹的样子。老板并不是很懂这个方向,学姐摊上这事也真是无奈。最终,在一个星期以前,学姐终于换导师了。在这离毕业还有半年的时间点换导师,我只能祝福她一切顺利。

于是我更加犹豫读博这一选择。MSRA的老板的朋友圈里有一句话非常好:每条路都有它独特的风景,但总得选一条路去走。读博这种高风险、高沉没成本的事情,真的适合我的追求么?有无数的人跟我说,我这种能钻研的人适合搞科研;当然也有人跟我说,我这种痴迷技术的人去工作的话一定赚得大大的。当然也有搞房地产的售楼人员跟我说去当兵啊你看我当了个兵认识了xx书记yy市长多威风!然而最终做出选择的人是我,然后去享受自己选择的风景。

以前女友的前博客里的一句话结束:

“人生苦短,还需尽欢才好。”

哦对了我MSRA的老板前几天离职了,未来没法轻易地去MSRA实习了。哎创业现在是有多火。

Sleepless

失眠恶魔又一次缠上了我,比上一次还更严重了些。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还在和我的初恋交往。秋去冬来,在某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带着新买的眼罩闭上了眼睛,然而,脑子里一直都是些奇怪的东西,不能入睡,而且胃里感觉有些不舒服。嗯,前一天晚上吃多了。终于在凌晨四点左右,随着胃里一种酸酸的感觉往上涌,我不自觉地直起身来,不详的预感萦绕在我的脑海:难道我要吐血身亡?幸好期待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我再次躺下,终于慢慢睡着了。第二天一早,我发现我发烧了。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失眠,大概是因为某种急性胃炎什么的吧。当天烧就退了,然而,失眠恶魔并没有走。在之后的半个多月里,每隔几天都会有一天直到三四点钟才能睡着。这也间接导致期末考试英语和数分考的不理想——这两天的前一晚上都失眠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和初恋分手,失眠达到了高峰,好在春天很快就到了,到了春天,睡眠质量奇迹般的变好了。尽管室友们都带来了电脑,每天打游戏打到深夜,但我还是能在耳塞的帮助下在闭眼后的一个小时内睡着。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还是会偶尔失眠,但只是偶尔而已,其实还是蛮正常的。比如说被队友踢出ACM小组的那天晚上,比如说去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前的那天晚上,比如说得知与MSRA联合培养被淘汰的那天晚上,失眠是注定的事情。然而前女友跟我说分手的那天晚上,我却没有失眠,大概是因为抱着她睡觉的缘故。

直到半个月以前的7月5日。

和往常一样在12点多一点的时候合眼,然而这次没有那么幸运。在床上翻转到三点多没有睡着,下床吃了点东西玩了玩电脑上床依然没有睡着,直到看到天已经开始亮了起来,时间走到了5点半,我才刚刚有点迷糊的感觉。然而——8点多就醒了,然后再也睡不着了。这一次失眠的直接后果就是——这一天的记忆力特别差,背的单词基本等于白背。

当时还是认为这只是偶然现象,不足为奇。然而不到一个星期后,同样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又过了几天,又发生了一次——大概失眠恶魔回来了。

大前天,我踏上了前往香港的火车,打算开始7天的香港之旅。然而,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不仅第一天就感冒了,而且——连续三天,一直失眠。前两天还好,夜里四点左右终于睡着了,四个小时的睡眠基本保证白天我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然而在刚刚过去的六个小时里——我一直都没有睡着。这是第一次整夜没有睡着。好在之前体验过刷夜,应该能够想象到接下来一天的最坏情况——在这一天里我要作为负责人去香港科技大学参观,接下来还要去香港中文大学,直到晚上8点才回来——只能浑浑噩噩的度过,真是浪费时间——今天又不能背英语单词了。

至于失眠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七月前两次失眠,第一次前一天白天踢了球累的不行,第二次前一天白天健了身累的不行,所以大概并不是因为运动量不够的缘故。前三次失眠都没有喝咖啡或茶。这几次失眠前后也都没有什么让人紧张的事情。

今天失眠,我大概感受到了失眠的过程——一开始刚闭眼的时候,我是没有想到会失眠的,结果在将要开始迷糊的那个时间节点,突然脑海中有一个声音会对自己说:“不能失眠!”然后这个节点就消失了。然后再酝酿下一次,然而每次都是这样,伴随着的是更加高频的胡思乱想,导致更难以入睡。此时唯一能够进入另一个状态的方法是,想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并把自己带入其中,我做到了——四点到四点半大概这段时间,我就这样沉浸在这样一个“梦”当中,暂时忘记了失眠的存在,以至于我以为我已经睡着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这其实只是白日梦罢了,故事结束了,我就醒了,然后再次睡不着觉。直到现在。

我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失眠的发生。已经连续三天了。在我打下这行字的时候,我已经感受到了失眠对我精神的影响——一直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如果我白天走失了,那一定是这个原因。那个“不能失眠!”的感觉是那么的自然又难以抗拒,不管多累、多困都没办法阻止它。

据说喝酒可以缓解失眠,待我回京后试试看。我只希望今晚可以不失眠——明天还要去迪斯尼,如果依然失眠,是会猝死的。

Frustrated

在去香港前的12个小时前,我坐在(可能是最后一次坐在这里)某创业公司的椅子上,写下这篇日志。

昨天终于100%确认了女神的姓名和长相的互相映射关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群人做了一顿“自己做的菜,含着泪也要自己吃掉”的丰盛的晚餐。本来10个人的大联谊,最后来了7个人,两个宿舍各三个人加上一位家属。女神真是高冷啊,见过内向的,没见过这么内向的——要不是和爽爷(是的,爽爷是个女的)在一起,目测她一下午加一晚上一句话也不会说。真好像几年前的自己啊。

尽管说话极少声音极小,还是能够从她的举手投足间意识到她并不是个智力有问题的人,女神就是要有女神的样子嘛。无论我们在玩谁是卧底,还是在打牌,还是在做饭,她都一本正经的端坐在沙发上,或看手机上的爸爸去哪了,或看电视上的手撕鬼子。女神吃饭也是慢条斯理的,我做的鱼她只吃了一口,一起做的大杂烩汤,她并没有喝。

终于在最后吃西瓜的时候,我们之间有了唯一一次对话——我边给她刚切好的西瓜边说:“吃西瓜!“,她回:“谢谢!”。真是不容易。带过来的尤克里里在最后时刻还是让我出丑了——弹唱Hey Jude,自己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脸已经红透了。

到宿舍后,三个人都在吐槽三个女生所在的宿舍是多么奇葩——一个爽爷,一个黎叔,一个女神,都在各自的性格领域做到了极致。我回复他们:“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而我对女神的感觉也愈发复杂起来。

就算最终跟这样一个比我都内向数倍的人在一起,我想也并没有什么好结果。尽管,我感觉她的面貌超凡脱俗,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映衬出她的童心未泯;尽管,用逼格满满的Ruby语言码代码的女程序员少之又少;尽管,她作息规律,跑步、瑜伽样样拿手;尽管,她单身,而且看起来并没有心上人——然而我愈加怀疑我对她的感觉。我试想假如她和别人在一起了我会有什么感觉,然而我的回答是,我并不会感到多么难过,只要女神幸福就好了,我并没有太多的能力和办法让她过得比和爽爷在一起更幸福;我还试想是不是她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或疾病让她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让我立即想到了前几天看到知乎上的问题:“女朋友智商情商双低,是什么样一种体验?”最高票回答好像(if possible)我和她未来的样子——尽管我的智商与情商也不高。

直到我加了女神的qq,看了她的qq空间——好像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样子,依然像大多数人的qq空间一样——满满的转载和鸡汤,夹杂着一些自己的照片——我才能更加确定,她只是过于内向而已,过于内向而已。我要做的,只是想办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里面去。

于是本想今晚在新主楼G座5楼的电梯间假装偶遇,然而——晚上五点零六分的时候偶然发现女神的qq已经是离开状态的了——她已经走了——尽管我跑去食堂并没有找到她——尽管晚上6点、7点、直到现在她的qq状态依然是离开状态——大概似乎她并不是去吃饭而是有约或者去看她心爱的猫去了。哎,我连她心爱的猫在哪里都不知道。

真是frustrated.

Vacation

1.

上个星期去意大利参加MobiSys 2015会议。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感觉一切都很神奇的样子。佛罗伦萨是个美丽的地方,会场就是一个很雄伟的古代建筑,在毫无雾霾以及朵朵白云的映衬下就像3D渲染出来的一样。从会场徒步走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市中心,称之为小镇一点不为过。途径窄窄的道路两旁有着三四层的黄色墙面绿框窗户的屋子,隔两三个街区便可以看到塑立着雕塑的广场,同时人流越来越多,店面越来越多。就像看一场电影一样,在一个一个像广场一样的小高潮之后,便来到了据说是当时最大、最高的大教堂,以及随后到来的充满着雕塑的广场。高潮过后,来到了一座二战中唯一未被炸毁的古老的石桥,上面满是卖各种金银珠宝的商店,过了桥后,平静了许多,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开头。

比萨是个更小的城市,与佛罗伦萨比较接近。那里的民风更加淳朴,冰激凌更为好吃,饭店以及卖冰激凌的小店老板都不会说英语。比萨斜塔比想象中更加倾斜,向上走的过程中明显可以感觉到重心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从塔顶俯瞰比萨,感觉与国内三线小城市较为接近,除了房顶都是红色的,以及空气非常好,尽管刚下过雨。

相比来说,米兰就没有那么好看。米兰大教堂比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宏伟,但其他地方没有那么一致的格调,路也宽敞了许多,商店也高大上了许多。在街上逛的时候真是懊恼为什么没有女朋友,以及为什么没有钱。意大利披萨非常好吃,而意大利面也与国内的有所不同。腻腻的奶油味在那样一种氛围下便不是那么难吃了。

会议的内容还是很有意思的,尽管大多数presentation我都没好好听,但还是在去米兰的火车上从头到尾看完了best paper,真是非常好的paper,作者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一个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得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感觉system还是MobiSys的主流,application的paper可以中,但是得best paper就不要想了。另外在与WWW的joint session中,看到了WWW会议的poster以及demo,感觉无趣很多。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等,不得不承认大数据非常有潜力,可以水出很多paper来,但是我还是很感谢自己当初选择了mobile这个方向。

尽管demo做的非常理想,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拿到任何一项award。下面是给Chunyi的邮件里写的:

The conference is over, and we didn't get any awards. This is not disappointing, but the disappointing thing is that HiLight won the best demo award. I have seen their demo and I promise that their work is no better than ours: the content is static and is as short as 12 letters ("mobisys 2015"), the errors are as frequent as 20%, and the sender and receiver need to be still. Moreover, there are two visitors told us when they see our demo, that although our demo and theirs are similar, ours is much more better than theirs. When the chairs come to see our demo, it never failed and our description is also perfect, I think. That's the reason that when we heard that HiLight won the best demo award we are very disappointed.

We must admit that their demo has some advantages that we need to learn. First, they designed a full-screen transparent  layer so that it can support any displayed content including games and any apps. This is cool compared with our limited videos. Secondly, their receiver didn't tell us if its received message is correct, so that even it receives a mess of random codes, we may still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ded before we are told the actual sent message is "mobisys 2015". It also keeps receiving messages (don't need to push a button) so that even if the received messages are erroneous, the newly received messages will soon replace the wrong one and thus the errors look not so obvious. Lastly, the speech from the author, Tianxing, is very energetic while ours are comparatively flat.

经历是难忘的,有遗憾也是正常的。其他遗憾比如说没有去罗马、没有去威尼斯、没有给未来的女朋友买包包买化妆品等等。只好下次努力了。

会议上认识了许多小伙伴们,大部分PhD们的生活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苦逼。一个UCB的小伙伴跟我说,可以申个UCB试试看。对于这种dream university,我向来不会对其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选择了北航这一hard模式,还是要做多手准备的。但是我还是决定在接下来的四个月时间里准备GRE,今年年底申请一下试试看。只申两所:Stanford和UCB。

有时候深感一些事情真是命中注定。比如我的美国小伙伴,托福分数比我还要低,没有paper,码力一般,却申请到了OSU的PhD,遇上了给RA又有paper的老板,从此过上了让人羡慕的生活。比如在世博阿联酋馆播放的视频里的一句哭笑不得的话:

Our water will run out before our oil.

又比如我自己,深知接下来有许多重要的选择,但谁又敢说不会殊途同归呢。

2.

从意大利回来到现在过了一个星期,出去前两天在准备网络实验以外,其他时间都荒废掉了,还没有从旅游的心情及节奏中恢复回来。没有了美国小伙伴的骚扰,没有了美国教授的邮件,顿时孤独了很多。带回来了很多巧克力,却不知道送给谁。做了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意大利面,只有我和一个室友一起吃。想去踢球,去大班群里发了一下,没人回;室友不去,操场没人。想码代码,又不想码代码。于是就看paper、看书。C++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语言,之前看modern C++ design,看得我热血沸腾的,感觉前几年白编程了。现在看large-scale C++, 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了,但是还是顿感自己还要学很多知识。还是想买个surface啊,积累了一堆pdf格式的书但通过哪种方式看都令人厌烦。surface 3性能太差而pro又太贵,一个多月以后要去香港了,不知道到时候surface pro 4能不能发布呢。从今天晚上开始背单词,恩,昨天晚上也是这样想的。

最近与班里的一个女生走得比较近,虽然深知自己并没有喜欢上她,但是在无聊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联系她。半年前,在计算机网络课上,远远地看到了另外一个女孩,让我心动。从许多人口中得知其单身,但仍然缺少与其联系的理由与机会。半个月前在听一次讲座的路上终于碰上了她和另一个熟人,与熟人寒暄几句,却仍不敢与她搭讪。

天气太热就容易没胃口,所以才会无聊地在这里写博客。恩,我真是一个无聊的人。

Make something impressive

整理简历的时候偶然查到了一个牛人的博客,浙大计算机的本科硕士,MIT的PhD,一不小心就看了一个多小时。再看到我的博客,才感觉自己差得太远。

前天刚刚考完试,周日要几乎裸考托福,然后就稍微自由了一些,可以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现在与五年前不同,做东西,不能只考虑有意思,还要impressive,比如说一个月前决定春节期间把五年前就打算做的网页版砸红一做了,然后这几天默默地把它从todolist上划去了,因为除了自娱自乐以外没有别的作用。

做事情呢,就是要开心,不要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经过半年断断续续的在创业公司兼职,我是真的缺乏商业头脑和忽悠能力。我还是塌下心来搞学术搞技术吧,MIT的那个博主是我的榜样。Chunyi Peng前几天又联系我了,“非常严肃”地邀请我去读她的PhD。真是明媚的忧伤啊,尽管OSU是个好学校。其实我还是适合搞科研,尤其是发现了我同时订阅了InfoQ和MIT Technology Review的RSS,结果我基本上只看后者而不看前者的时候。而且,单词认得多的时候,看一些写的比较好的paper也算是一种享受了。

接下来的几件事情:

1. 根据论文实现LDPC码,适用于BSC和BEC。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还真是广泛,尤其是对于BSC的实现,能用在很多地方。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再实现一下Polar Code。

2. 双向DCode。尽管感觉这个东西发paper无望,但是不管如何,这个东西一定要实现。想法都已经有了,但就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直到现在都没动手开始做,这是不好的,做事就要有始有终。最好,可以搞个demo,发到MOBICOM 15上。

3. Coursera上的Information Theory, Algorithm Analysis, Heterogeneous Parallel Programming三门课。第一门课讲的不错,就是感觉有点科普,希望后面能学到东西;第二门课已经结束了,不过有一些之前没见过的算法还是蛮有意思的;第三门课讲的太差了,不过有一个在线的运行平台还是不错的,适合我这种没有N卡的人。

4. 读书。对于C++我还是too simple too naive,要多读一些C++的书。从图书馆借了三本书:C++对象模型、Modern C++ Design和Effective C++。另外,学一学Go语言,看之前下载的一个适合于Kindle的入门书。另外一本想看的C++的书,Effective Modern C++,等看完这几本再说。

5. 读代码。最近对数据同步以及去中心化对等网络很有兴趣,打算读一读Syncthing的代码,一举三得:数据同步、去中心化、go语言。

6. 如果几天后的裸考托福能上90,就一鼓作气再好好搞一搞托福,之前主要背了单词,接下来就要苦练听力和口语了。否则,就先暂时放弃托福,搞一搞GRE,对于GRE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的我来说,先入门再说。

7. 复习一下算法,打算参加一次Codejam。好几年没参加了,算法也退步不小,尤其是前几天优化InFrame的时候感觉完全无从下手,就觉得是时候把算法捡起来了。从leetcode搞起。

另外,打算暑假花几万块钱去UCB的暑期学校呢,老板应该可以允许吧,如果暑假前能把2搞完的话。

再另外,要多写技术博客啊,最近终于习惯了在OneNote上面记录一些笔记,觉得记笔记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对于从高中就不记笔记的我来说。

Semester Revisited

最近其实有很多东西想要写到博客里,但是又总是很忙以至于拖延了下去。
最近似乎达到了一个奇妙的状态,生活总是被安排的满满的。尽管还有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刷微博刷知乎刷人人上面,不过看着满满当当的一天一天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生活也丰富多彩了起来,同时有三个老板真是件奇妙的事情,这会让你时时刻刻都会有事情做。
当然,只工作不休息不是我风格,虽然空闲的时候,大多数时都是一个人。
无论如何,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要轻松许多。
开始向往一个人弹钢琴,一个人弹尤克里里,一个人看书,一个人背单词,
也不再惧怕一个人健身,一个人买衣服,一个人逛商场,一个人看电影,
就像一个人编程一样自然。
听到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也不再心颤了呢。等我不忙的时候,是该再找个女朋友了。如果有不忙的时候的话。

是啊,什么时候会不忙呢,
世界那么精彩,生活那么多可能,为什么不让自己多尝试一下呢。

我想要把动态二维码的速度提高的50kB/s,并且不再有那么多扎眼的彩色框框;
我想体会创业会遇到的各种境况,并且努力的学习忽悠的能力;
我还想鼓弄我的Arduino,鼓弄我的VPS,想着如何搞出一个大新闻;

我想把自己的身材练得棒棒的,尽管大家还是先看脸;
我想学会尤克里里,再学会弹吉他;
我想多看书,直到能够和文艺青年谈笑风生,直到能够轻松的写出不那么程序化的博客;
我想有朝一日能够弹熟Jeux d'eau,弹给心爱的姑娘;
我还想...

这么多事情,不去做真可惜。
是啊,我们就应该这样,趁着还年轻,努力地将自己小小的愿望一一实现。
我想我的大学才刚刚开始。

记这两年半的动态二维码

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我的生活一直围绕着“动态二维码”这个东西。它从无到有,从科技作品到科研作品,代码量从1000行的C#到3000行的Java再到4000+行的Scala,传速速率从2kB/s到5kB/s到15kB/s,导师从没有到牛建伟到马帅到Jacky Shen到Chunyi Peng,等等。最终,终于没有辜负我的努力,paper被MobiCom 14'收录,成为了北航第一个在这个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人。

阅读更多